腾讯HR在经历20多场撕后,总结出来的5大沟通技巧

2017-09-01 文章来源:儒思hr人力资源网

在腾讯做HR的时候,经常会和设计、产品等部门沟通,怎么能让骄傲的设计师们,自以为产品无敌的员工们,认同你的观点并对做出改变,是一件很有意思,充满艺术的事情。以下技巧是实战经验的总结,希望能给到大家帮助,不再惧怕沟通!

有这么一个真实的场景,一次线下招聘活动的海报风格太压抑,不适合校园招聘的主题,领导说:“小刘啊,这个风格不行,你去找小王(刚来1个月的设计师)改一下。”

那么问题来了:

如何跟傲娇的设计师愉快沟通?

且看HR小王和HR小黄的话术:

HR小王:

你好,图片做得很棒,非常能够表现主题。

但因为是校园招聘主题,还是要更加欢快一些,下次做的时候可以尽量用暖色系哈。

总之,棒棒哒,继续努力。

HR小黄:

你好,图片收到了,有空的时候能改一下吗?

校园招聘主题呢,最好能让大家一目了然,快速接收到信息,文案部分可以字号再大一点,色调可以再亮一些。

当然,如果能直接换张图就更好了。

有空的话,能不能试着改改?

咱们挨个分析一下。

小王同学,最大问题是:

走了太久忘了为什么出发。

全文都在鼓励,并没有明确提出让对方修改。或者说,她以为自己隐晦地表达了,对方应该能get到。

小黄同学的问题更严重。

第一句话就让设计师修改,而且斩钉截铁。

如果我是设计师,第一时间就炸毛了,都懒得听后面的解释,哪怕有道理。另外,傲娇的设计师们,可能最讨厌“逾越专业界限”的修改意见。意见提的太细,设计师内心os应该是:你行你上,你专业你来改啊。

那么该怎么修改呢?

“您好,招聘海报给领导看了,她直接说:这根本不是你的最好水平啊。(这次校园招聘活动影响力挺大的,这次老板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呢,帮你打造个人品牌,提高认可度,所以她会比较在意啦)

我想,这个海报主色调是灰色背景,确实没有凸显你的水平,而且我觉得确实压抑了一些,直观感受。马上要亮相了,或者咱们微调一下?”

显然最后改的这一版,会让人更舒服一些,而且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。

前后对比,从这100字的沟通话术中,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高效沟通的技巧。

1、牢记沟通目的,不妥协

做任何事情,永远不要忘了为什么出发,最终目的是什么。

这次沟通的目的,就是让设计师修改,没有商量的余地。

小王的第一版,纯粹是在鼓励。对于要修改这件事,说得很隐晦,模棱两可。

这样沟通的结果很可能是,对方回答:好的,那我下次注意。

小王回来哑巴吃黄莲,沟通失败,目的没达到。

任何事情都不要,走了太久,忘了为什么出发。终极目的,不能妥协。

2、换位思考,为对方考虑,让她欣然接受

很多人觉得沟通很难,是因为他们觉得沟通就是“说服”。

但,强行说服并不容易,也非常容易把局面搞僵。

尤其是跟傲娇的设计师群体沟通。良好的沟通,本质上都是共赢。

想让对方欣然接受,要站在对方的立场,研究他的需求是什么。

比如这次,一场招聘的活动,在公司内和公司外影响力很大,而且这位设计师刚来没多久,希望得到认可,如果因此能借本次活动的影响力,打造出自己的个人品牌,那就更好了。

这个需求,设计师本人没说过,但按常理可以推断出来。

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说服,让她明确知道这件事情对她的收益,事情就简单多了。

从结果上来看,这种沟通就不是一种苛责,双方不是对立关系,而是互益关系。

这件事,说出来显得很有心机,但本质不坏。

确实,我们做事,就是希望大家能共赢,并不是完全利己主义。

任何沟通都是一样,如果你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,不去研究对方的需求,那一定不可能愉快沟通。

3、说服式的沟通,结论要放在最后

沟通有很多种,我们这次是典型的“说服式沟通”,顾名思义,你最后是要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。

所谓说服,一定是难的,需要循序渐进。

小黄的方案,上来第一句就是:你能不能抽时间改一下。

这是犯了大忌,会使沟通一开始就陷入敌对状态。

所以,说服式沟通,结论一定要放在最后。

保证对方认可了你的想法,最后再说结论,接受起来容易很多。

当然,这里要补充一句。

如果是跟你的上司沟通,那是:汇报式沟通,方法就截然相反了。

跟上司沟通,要先说结论,再解释原因。

因为老板最想听的是结论,如果结论他接受,后面的解释压根不需要浪费时间了。

沟通更高效,准确。

这两种沟通方式完全不同,一定不能用错了场合。

4、激将法

“领导提了一点意见,她觉得你可以改得更好。”

“领导说,这完全不是你的最好水平。”

——这两种说法,是不同的,第一种很平庸,第二种其实是一种巨大的肯定,肯定她可以做得更好。

这样的激将法,是比单纯的“好棒”“棒棒哒”这种不痛不痒的鼓励,要真诚得多。

5、注意用词细节

话术的最后一句,原本的方案是:不如再改改?

我改成了:或者咱略微调下?

虽然只改了几个字,细微差别,但其实不同:

改改:叠词,这个背后的行为想象是“改改改”,改好多遍。

微调下:很轻,给人的感觉是只要改动一个地方,分分钟搞定。

哪种更容易被接受?显而易见。

以上5点,就是我做HR期间,在和设计、产品等部门斗智斗勇的沟通秘籍。

这些技巧,其实适用于很多场合,背后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是相通的,希望大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。